1. 污泥顆;囊饬x
厭氧反應器內顆粒污泥形成的過程稱之為顆粒污泥化,顆粒污泥化是大多數UASB反應器啟動的目標和啟動成功的標志。污泥的顆;梢允UASB反應器允許有更高的有機物容積負荷和水力負荷。一般絮狀污泥的UASB負荷在10kgCOD/(m3 d)以下,而顆粒污泥UASB反應器負荷甚至可高達30~50kgCOD/(m3 d)。
據Hulshoff Pol,顆粒污泥化還具有如下優點。
1) 細菌形成顆粒狀的聚集體是一個微生態系統,其中不同類型的種群組成了共生或互生體系,有利于形成細菌生長的生理生化條件并有利于有機物的降解。
2) 顆粒的形成有利于其中的細菌對營養的吸收。
3) 顆粒使發酵菌的中間產物的擴散距離大大縮短,對復雜有機物的降解是很重要的。
4) 在廢水突然變化時(例如pH值、毒性物的濃度等),顆粒污泥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環境,使代謝過程繼續進行。
2. UASB反應器的初次啟動
初次啟動是對一個新建的UASB系統以未馴化的非顆粒污泥接種,使反應器達到設計負荷和有機物去除效率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伴隨著顆;耐瓿。厭氧微生物,特別是甲烷菌增值很慢,厭氧反應器的啟動需要較長的時間,這被認為是高速厭氧反應器的一個不足之處。但一旦啟動完成,在停止運行后的再次啟動可以迅速完成。關于厭氧污泥的顆;UASB的初次啟動有很多深入的研究,表1是Hulshoff Pol和Lettinga對第一次啟動的若干要點總結。
表1 UASB反應器初次啟動的若干認識
種泥 |
1. 可供細菌附著的載體物質微粒對刺激和發動細胞的聚集是有益的
2. 種泥的產甲烷活性對啟動的影響不大,盡管質量濃度大于60gTss/L的稠消化污泥的產甲烷活性小于較稀的消化污泥,前者卻有利于UASB的初次啟動
3. 添加部分顆粒污泥或破碎的顆粒污泥,也可提高顆;^程 |
啟動過程的
操作模式 |
在啟動中必須相當充分地洗出接種污泥中較輕的污泥,保存較重的污泥,以推動顆粒污泥在其中的形成,要點如下
1. 洗出污泥不再返回反應器
2. 當進液COD質量濃度大于5000mg/L時采用出水循環或稀釋進液
3. 逐步增加有機負荷,有機負荷的增加應當在降解COD能被去除80%后再進行
4. 保持乙酸質量濃度始終低于1000mg/L
5. 啟動時稠型污泥的接種量為大約10~15kgVSS/m3;質量濃度小于40 kgVSS/m3的稀消化污泥接種量可以小一些 |
廢水特征 |
1. 廢水濃度 低濃度有利于顆;目焖傩纬,但濃度也應當足夠維持良好的細菌生長條件,最小的COD質量濃度應為1000 mg/L
2. 污染物性質 過量的懸浮物阻礙顆;男纬
3. 廢水成分 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為主要底物的廢水比VFA為主的廢水顆;^程快,當廢水含有蛋白質時,應使蛋白質盡可能降解
4. 高的離子濃度(例如Ca2+、Mg2+)能引起化學沉淀(CaCO3、MgNH4PO4),由此導致形成灰分含量高的顆粒污泥 |
環境因素 |
1. 在中溫范圍,最佳溫度為38~40℃;高溫范圍為50~60℃
2. 反應器內的pH值應始終保持在6.2以上
3. N、P、S等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例如Fe、Ni、Co)應當滿足微生物的需要
4. 毒性化合物應當低于抑制濃度或應給予污泥足夠的馴化時間 |
1) 接種
接種的過程是相當簡單的,由于水中的溶解氧會很快被種泥中的兼性厭氧菌消耗并形成嚴格的厭氧條件,所以啟動時不需要嚴格的厭氧條件。
當沒有現成的顆粒污泥時,應用最多的種泥是污水處理廠消化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對于顆;男纬捎欣,從而可加快初次啟動的速度。除了消化污泥之外,可用作接種的物料很多,例如牛糞和各類糞肥,下水道污泥等。一些污水溝沉淀物和富微生物的河泥也可以被用于接種,但不應當有太多砂子。污泥的接種質量濃度至少不低于10kgVSS/m3反應器容積。接種污泥的填充量應不超過反應器容積的60%。
“載體物質”對啟動初期細胞聚集體系形成是有益的,但加入任何形式的填料是不需要的。這里的“載體物質”僅指細胞本身的菌膠團物質,因此這種載體物質會自然存在于各種種泥中。Hulshoff Pol在其博士論文中討論了少量Ca2+對初次啟動的作用,認為它對顆;陌l展是有促進作用的,原因是Ca2+的沉淀會形成這種載體內核。但Ca2+的添加也不是必須的。一旦顆粒污泥形成,部分破裂的顆粒污泥碎片會成為新生的顆粒污泥的載體。
當用非顆粒污泥接種時,則應當注意反應器的操作。如前所述,為避免絮狀污泥在反應器里大量生長從而妨礙顆粒污泥的形成,必須將絮狀污泥和分散的細小污泥由反應器“洗出”,這是反應器完成顆;南葲Q條件。但是洗出應當是緩慢的逐步進行的過程,過度的洗出會使反應器內污泥量減少太多而導致啟動失敗。表2為不同溫度下操作6m高的生產性UASB反應器所得到的污泥停留時間范圍。
表2 不同溫度下操作6m高的生產性UASB反應器所得到的污泥停留時間范圍
溫度/℃ |
最大污泥負荷/[kgCOD/(kgVSS·d)] |
最小SRT/d |
最高SRT/d |
10
15
25
30
33
37
40 |
0.21
0.47
1.98
2.80
3.58
3.74
3.66 |
100
43.5
10.5
7.4
5.8
5.5
5.6 |
300
131
32
22
17
17
17 |
2) 啟動的階段
一般把UASB的初次啟動和顆;^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啟動與提高污泥活性階段、形成顆粒污泥階段、逐漸形成顆粒污泥床階段。
①階段1
啟動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是指反應器負荷低于2kgCOD/(m3 d)的階段。這一階段反應器由0.5~1.5 kgCOD/(m3 d)或污泥負荷0.05~0.1 kgCOD/(kgVSS d)開始。這一階段洗出的污泥僅限于種泥中非常細小的分散污泥,洗出的原因主要是水的上流速度和逐漸產生的少量沼氣。
②階段2
反應器負荷上升至2~5 kgCOD/(m3 d)的啟動階段。在這一階段污泥的洗出量增大,其中大多為絮狀的污泥。洗出的原因是產氣和上流速度的增加引起的污泥床的膨脹。大量污泥洗出的結果是在留下的污泥中開始產生顆粒狀污泥。一般在從開始啟動到40d左右,可以在反應器底部觀察到顆粒污泥。在這一階段污泥負荷的增加較快,這是因為污泥對廢水的馴化過程基本完成,污泥的活性增加。這一階段末期,污泥的洗出由于顆粒污泥的形成而減少,顆粒污泥的良好沉淀性能使其保留在反應器內。這一階段里,反應器內的污泥濃度由于絮狀污泥的洗出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而實際上,在反應器里對較重的顆粒污泥和分散的、絮狀的污泥進行了選擇。
③階段3
這一階段指反應器負荷超過5 kgCOD/(m3 d)。在這一階段里,絮狀污泥變得迅速減少,而顆粒污泥加速形成,直到反應器內不再有絮狀污泥存在。在這一階段反應器負荷可以增加到很高,當反應器大部分被顆粒污泥充滿時,其最大負荷可以超過50 kgCOD/(m3 d)。
3) 啟動前應了解的廢水特征
廢水特征對厭氧反應器的操作有重要影響。因此必須對廢水特征有明確了解。工業廢水的種類時非常多的。即使同一類工業廢水,其性質也會因其工藝的不同區別很大。因此對一種廢水在啟動前,首先了解廢水特征。
①首先要知道廢水的有機物濃度
過低濃度的廢水可能并不適合于傳統的UASB的應用。Lettinga等人曾認為低于100mgCOD/L的廢水不宜于使用UASB,或者說在此濃度下UASB的使用不能充分表現其優越性。近年來由于EGSB反應器的發展和UASB上流速度的有效提高,因此又提出了低于100mgCOD/L的廢水不宜于使用UASB的說法。而在較高的濃度下廢水則可能需要稀釋回流。
②廢水的厭氧可降解性
由廢水的可降解性可以預測出UASB反應器出水的質量或COD的去除效率。
③廢水的pH值緩沖能力
堿度是衡量緩沖能力的一個參數,對堿度特別小的廢水,可以加入Na2CO3提高其堿度,具體看前面所述。另一個實用的檢查廢水緩沖能力的方法是向廢水中加入相當于COD濃度40%的乙酸(COD濃度計),假如廢水pH值仍然維持6.5以上,則其緩沖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假如pH值在加乙酸后低于6.5,則說明廢水的緩沖能力不是非常強,在操作中應小心控制,后一種情況下,在廢水處理中產生的NH3也能提高其緩沖能力。
④廢水中維持細菌生長必需的營養
厭氧菌需要的營養較少,粗略地講,N和P的需求大約為COD:N:P≈(350~500):5:1。但由于發酵產酸菌的生長速率大大高于產甲烷菌,因此,較為精確的估算應當是CODBD:N:P:S約為(50/Y):5:1:1。其中Y為細胞產率,對于發酵產酸菌,Y=0.15;對于甲烷菌,Y=0.03。典型地,對完全未酸化的廢水,取Y=0.15;對于一個完全酸化的廢水,取Y=0.03。此外,甲烷菌細胞組成中有較高濃度的鐵、鎳和鈷。在以冷凝液為主的廢水中,有時在例如玉米、土豆加工廢水中,這些元素可能非常少,在此情況下應當加入這些微量元素,有時也增加鋅和鉬。
⑤廢水中懸浮物的含量
廢水中懸浮物的含量如果太高,則可能不大適宜于UASB處理。當廢水懸浮物質量濃度超過3000mg/L,并且它們不能生物降解而且能滯留在反應器內,就會引起較大麻煩。但如果這些懸浮物能夠生物降解,或者它們不在反應器內滯留,則不會引起任何問題。懸浮物能否在反應器內滯留取決于懸浮物和污泥的顆粒大小與密度,當反應器形成顆粒污泥,在懸浮物不容易停留在反應器內。對于可以降解的懸浮物,應當知道它降解的速率以便計算懸浮物在反應器里的保留量。
⑥了解廢水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合物和在厭氧過程中轉化為有毒化合物
一般情況下,應當了解總氮(凱氏氮)和氨氮、硫酸鹽和亞硫酸鹽的濃度,并要了解在廢水產生的工廠里是否使用了殺菌劑、消毒劑等。
4) 初次啟動的一些要點
UASB的反應器啟動的過程實質上是對菌種的馴化、選擇、增殖的過程。因此在啟動階段應有一定的目標和遵循某些基本規則。
初次啟動是一個需要熟練技藝和經驗的過程,盡管許多人已成功完成過各類UASB的啟動,但不同規模、不同設計和處理不同廢水的UASB的啟動模式和啟動花費的時間有時相當不同,因此從根本上了解啟動的一些要點比一個啟動模式更有用。下面將敘述一下一般承認的要點和注意事項。
①對啟動初期的目標應明確
在UASB的啟動初期,特別是第一階段,不能夠片面追求反應器的處理效率、產氣率的改進和出水的質量等。因為初期的目標是反應器逐漸進入“工作”狀態,從微生物角度看,它實質上是使菌種由休眠狀態恢復及活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理所當然有一個停滯期存在。當菌種從休眠中恢復到營養細胞的狀態后,它們還要經歷對廢水性質的適應。在整個顆;^程中,選擇、馴化、增殖過程都在進行,而原種泥中可能濃度較低的甲烷菌增長速度相對于產酸菌要慢得多。因此在顆粒污泥出現前的這一階段可能相對較長,這一階段里不可能有較大的反應器負荷。
②進液的濃度
廢水質量濃度低于5000mgCOD/L時,一般不需要稀釋可直接進液,除非廢水中含高濃度的有毒物質。當廢水濃度過高時,最好將廢水稀釋到大約5000mgCOD/L。在沒有低濃度的其它稀釋水時,可以簡單地采用反應器出水的循環。但出水循環在啟動階段也應謹慎從事,因為啟動階段的出水有時仍會有相當濃度的未降解的COD,以這種出水不能有效稀釋進水有時反而會引起過負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負荷的因素更重要時,則不必采用出水的循環。當采用出水循環時,可以參照表3<, FONT face=宋體>給出的要點。
表3 UASB出水循環的應用要點
當廢水COD質量濃度低于5000mg/L時,不需要出水循環;但當亞硫酸鹽質量濃度大于200mg/L,則應采用循環使進液亞硫酸鹽質量濃度低于100 mg/L |
當廢水COD質量濃度在5000~20000mg/L時, 采用出水循環啟動,使進液濃度在5000mg/L左右 |
廢水COD質量濃度超過20000mg/L時,在啟動階段可以采用其它稀釋水。高濃度廢水常常含有高的鹽濃度,這使得甲烷產率增加很慢。因此,以其它含鹽少的或清水稀釋有利于菌的增殖,最后直接稀釋到5000mg/L。如果不能稀釋至5000 mg/L,則至少稀釋到20000 mg/L,并同時采用出水循環 |
當增加負荷時,必須記住出水COD濃度會有短暫的增加階段,此時采用循環時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反應器的真正負荷或進液濃度。真正進入反應器的混合水濃度為:(cin+fcoff)/( 1+f),其中f為循環比;cin為原水進液濃度;coff為出水濃度 |
注:這些原則一般也適用于啟動后的正常操作。
③負荷增加的操作方法
啟動的最初負荷可以從0.5~1 kgCOD/(m3 d)開始,當可生物降解的COD去除率達到80%后再逐步增大負荷。
為保險起見,反應器開始負荷不應太高,只要容積符合略高于0.2 kgCOD/(m3 d)即可,水力時間大于24h。反應器開始操作,在最低的負荷下連續運轉直到有氣體產生,5d后,檢查產氣是否達到略高于0.1m3/(m3 d)。如果5d后反應器的產氣量仍未達到這一數值,可以停止進液3d后再恢復進液,直到產氣量增加。如果產氣量已達到0.1m3/(m3 d),則下一步是檢查出水的VFA 濃度了。出水VFA 濃度是非常重要的參數,出水VFA濃度過高,意味著甲烷菌活力還不夠高或環境因素使甲烷菌活力下降而導致VFA利用不充分。啟動階段,當環境因素例如pH值、溫度等正常時,出水VFA過高則表明反應器負荷相對于當時的菌種活力偏高。出水VFA若高于8mmol/L,則應當停止進液,直到反應器內VFA低于3mmol/L后,再繼續以原濃度、原負荷進液。如果出水VFA低于3mmol/L,說明反應器運行狀態良好,反應器可以以原負荷繼續運行。這一階段需要運行很長時間而不改變負荷,運行時間可能有1個月之久。由于上流速度和產氣量很小,基本上沒有污泥洗出。出水VFA需至少每兩天測一次,直到連續進液多日,出水VFA始終保持在3mmol/L以下后,再采用增加負荷的措施。
增加負荷可以通過增大進液量或者降低進液稀釋比的方法進行。負荷每次可增加30%。如果廢水經過很大程度的稀釋,則可以把稀釋比降低30%,仍維持HRT不變,則負荷也就增加了30%。負荷的增加必須使出水VFA比原先略有上升,當出水VFA高于8mmol/L,此時不停止進液但要觀察反應器內pH值的變化防止“酸化”的發生。增大負荷后的短時間內,產氣量也有可能降低,這是應為細小的甲烷菌微粒被洗出。幾天后產氣量會重新上升,出水VFA濃度也會下降。但是如果出水VFA增大到15 mmol/L,則必須把負荷降至原來的水平,并保證反應器內pH值不低于6.5,萬一pH值下降至6.5以下,有必要加入堿調節pH值。待一切恢復正常后,可以把負荷提高的幅度降至20%。
以上負荷增加的步驟可以重復進行直到負荷達到2.0 kgCOD/(m3 d),也就是說,負荷增大的步驟可能重復8~10次。每次操作所需要時間可能長短不一,有時可能長達兩周,有時僅有幾天。
當負荷達2.0 kgCOD/(m3 d)以上時,每次負荷可增加20%,增加負荷的時機(出水VFA濃度小于3mmol/L)及方式如前所述。負荷達到5.0 kgCOD/(m3 d)后,除了依照前面所述的方法操作外,也應當每周再檢查一次反應器中污泥的活性和污泥沿反應器高度的濃度變化。顆;芸赡茉谪摵蛇_到5.0 kgCOD/(m3 d)前后很快形成,其中反應器的負荷可以較快地增加。表4給出了一些促進顆;纬傻牟僮饕c。
表4 當負荷上升至2.0 kgCOD/(m3 d)后促進顆;纬傻膯硬僮饕c
出水VFA一旦低于3 mmol/L即增加反應器負荷 |
使細小分散的污泥洗出,不使這些洗出的污泥返回反應器 |
使反應器保持最佳的細菌生長條件。一般地,pH=6.8~7.5;溫度30~38℃(中溫范圍)或53~58℃(高溫范圍);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與微量元素 |
為防止過負荷,在每次增加負荷時應總是小于50% |
啟動6周后,以顯微鏡和放大鏡作污泥的鏡檢,在400~1000放大倍數下應當看到污泥中的絲狀物 |
當HRT達到大約5d后,開始降低稀釋用水的量;在HRT小于20時,對于COD質量濃度小于15g/L的廢水,稀釋不再是必需的;如果廢水COD質量濃度大于15g/L,則需要出水循環 |
3. 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
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是相對于初次啟動說的。所謂初次啟動是指用顆粒污泥以外的其它污泥作為種泥啟動一個UASB反應器的過程。而二次啟動是指使用顆粒污泥作為種泥對UASB反應器的啟動。顆粒污泥是UASB啟動的理想的種泥,使用顆粒污泥的二次啟動大大縮短了啟動時間,即使對于性質不同的廢水,顆粒污泥也能很快適應。
使用顆粒污泥接種允許有較大的接種量,較大的接種量可縮短啟動的時間。啟動時間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顆粒污泥的來源,即顆粒污泥在原反應器中的培養條件(溫度、pH值等)以及原來處理的廢水種類。新啟動的反應器在選擇種泥時,應盡量地選用與所處理水種類相近的廢水種類,廢水種類與性質越接近,所需馴化的時間越少。同時應盡量采用同一溫度范圍的種泥,例如采用高溫種泥不利于中溫反應器的啟動,而中溫的種泥啟動高溫反應器也較慢。
二次啟動采用較大的接種量,顆粒污泥的活性比其它種泥高得多,二次啟動的初始反應器負荷可以較高,有關報道推薦初始的反應器負荷可為3 kgCOD/(m3 d)。二次啟動進液濃度在開始時一般與初次啟動相當,但可以相對迅速地增大進液濃度。負荷和濃度增加的模式與初次啟動類似,但相對容易。產氣、出水VFA等仍是重要的控制參數,COD去除率、pH值等也是重要的監測指標。
二次啟動在原則上如上所述,但啟動中可能遇到某些以外的問題或現象,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得當,會有利于新的顆粒污泥的形成和加快啟動過程。表5是關于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表5 UASB反應器的二次啟動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問題與現象 |
原因 |
解決辦法 |
1. 污泥生長過于緩慢 |
營養與微量元素不足
進液預酸化程度過高
污泥負荷過低
顆粒污泥洗出(4,5條)
顆粒污泥的分裂(6條) |
增加進液營養與微量元素濃度
減少預酸化程度
增加反應器負荷 |
2. 反應器過負荷 |
反應器中污泥量不足
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 |
降低負荷;提高污泥量增加種泥量或促進污泥生產;適當減少污泥洗出
減少污泥負荷,增加污泥活性(3條) |
3. 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 |
營養或微量元素缺乏
產酸菌生長過于旺盛
有機懸浮物在反應器中積累
反應器中溫度降低
廢水中存在有毒物質或形成抑制活性的環境條件(6條)
無機物例如Ca2+等引起沉淀 |
添加營養或微量元素
增加廢水預酸化程度降低反應器負荷
降低懸浮物的濃度
增加溫度
減少進液中Ca2+濃度;在UASB前采用沉淀池 |
4. 顆粒污泥洗出 |
氣體聚集于空的顆粒中,在低溫、低負荷、低進液濃度下易形成大而空的顆粒污泥
由于顆粒形成分層結構,產酸菌在顆粒污泥外大量覆蓋使產氣聚集在顆粒內
顆粒污泥因廢水中含大量蛋白質和脂肪而有上浮趨勢 |
增大污泥負荷,采用內部水循環以增大水對顆粒的剪切力,使顆粒尺寸減小
應用更穩定的工藝條件,增加廢水預酸化的程度
采用預酸化(沉淀或化學絮凝)去除蛋白質與脂肪 |
5. 絮狀污泥或表面松散“起毛”的顆粒污泥形成并洗出 |
由于進液中的懸浮的產酸菌的作用顆粒污泥聚集在一起
在顆粒表面或以懸浮狀態大量地生長產酸菌
表面“起毛”的顆粒形成,產酸菌大量附著于顆粒表面 |
從進液中去除懸浮物,減少預酸化程度
增加預酸化程度,加強廢水與污泥混合的強度
增加預酸化程度,降低污泥負荷 |
6. 顆粒污泥破裂分散 |
負荷或進液濃度的突然變化
預酸化程度突然增加,使產酸菌呈“饑餓”狀態
有毒物質存在于廢水中
過強的機械力作用
由于選擇壓力過小而形成絮狀污泥 |
采用更穩定的工藝
應用更穩定的預酸化條件
廢水脫毒預處理;延長馴化時間;稀釋進液
降低負荷和上流速度,以降低水流的剪切力
采用出水循環增大選擇壓力,使絮狀污泥洗出 |
4. UASB反應器啟動后的運行
UASB反應器的運行是在高負荷下的生物化學過程,這一過程由厭氧微生物的生命過程完成。因此反應器的運行從根本上講必須滿足微生物對環境條件的需求,這些環境條件應盡量接近微生物的最佳生長條件,同時也應力求避免大的波動。具體的環境條件和有關廢水特征的影響因素可參考前面所述。
在實際運行中,進出液的COD濃度、進液流量,進水與出水的pH值、反應器內的pH值,產氣量及其組成,出水VFA濃度及其組成,反應器內的溫度都是被監測的指標。
1) 出水的VFA濃度與組成
出水的VFA濃度在反應器內的控制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參數,這是因為VFA的除去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反應器運行狀況,同時也應為VFA濃度的分析較為快速和靈敏地反映出反應器行為的微小變化。在正常情況下,底物由酸化菌轉化為VFA,VFA可以被甲烷菌轉化為甲烷。因此甲烷菌活躍時,出水VFA濃度較低。當出水VFA質量濃度低于200mg乙酸/L時,反應器的運行狀態最為良好。任何不利于甲烷菌生長的因素都會導致產生VFA濃度的上升,這是因為甲烷菌活性降低使VFA積累所致。溫度的突然降低或過高、毒性物質濃度的增加、pH值的波動、負荷的突然加大等都會由出水VFA的升高反映出來。進水狀態穩定時,出水pH值的下降也能反映出VFA的升高,但是pH值的變化要比VFA的變化遲緩,有時VFA可升高數倍而pH值尚沒有明顯改變。因此從監測出水VFA濃度可快速反映出反應器運行的狀況,并因此有利于操作過程的及時調節。過負荷常是出水VFA升高的原因。因此當出水VFA的升高而環境因素(溫度、進水pH值、出水水質等)沒有變化時,出水VFA的升高可由降低反應器負荷來調節,過負荷可能由進水COD濃度或進水量的升高引起,也會由反應器內污泥過多流失引起。
出水VFA濃度的上升直接影響廢水處理的效果,過高的出水VFA濃度表明反應器內大量的VFA積累,因此是反應器pH值下降或導致 “酸化”的前期訊號。一般認為,當VFA的質量濃度超過800mg/L時,反應器即面臨酸化危險,應立即降低負荷或暫停進液,并檢查環境因素有無改變。在正常運行中,應保持出水VFA濃度在400mg/L以下,而以200mg/L以下為最佳。
出水VFA的組成也是反應器運行中監測的指標之一。正常運行中,VFA濃度較低,出水VFA以乙酸為主,占VFA總量90%以上,只有少量丙酸與丁酸。當乙酸不能很好被甲烷菌利用時,底物會轉化為較多的丙酸與丁酸。因此出水VFA的組成也能反映反應器的運行狀況。
2) pH值
在, UASB反應器運行過程中,反應器內的pH值應保持在6.5~7.8范圍之內,并且應盡量減少波動。PH值在6.5以下,甲烷菌即已受到抑制,pH值低于6.0時,甲烷菌已嚴重抑制,反應器內產酸菌呈現優勢生長,此時反應器已嚴重酸化,恢復十分困難。
VFA濃度增高是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雖然pH值的檢測非常方便,但它的變化比VFA濃度的變化要滯后許多。當甲烷菌活性降低,或因過負荷導致VFA開始積累時,由于廢水的緩沖能力,pH值尚沒有明顯變化,從pH值的監測上尚反映不出潛在的問題。當VFA積累至一定程度時,pH值才會有明顯變化。因此測定VFA是控制反應器pH值降低的有效措施。
當pH值降低較多時,應立即采取措施,減少或停止進液是常采用的應急措施。在pH值和VFA濃度恢復正常后,反應器在較低的負荷下運行。進行pH的降低可能是反應器內pH值下降的原因,因此如果反應器內pH值降低,應立即檢查進液pH值有無改變。
3) 產氣量與組成
產氣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監測指標。首先,產氣量能夠迅速反映出反應器運行狀態;其次,產氣量可以從進水反應器的COD總量、COD的去除率等數據估算出來,實際產氣量應當與估算接近并維持穩定。當產氣量突然減少,而反應器負荷沒有變化時,說明運行不正常導致甲烷菌活性降低。pH值的變化,溫度的降低,有毒物質等均可能是產氣突然下降的原因。在穩定的UASB反應器中,當廢水組成變化時,產氣量也會發生迅速的變化。產氣的組成也能反映出反應器的運行狀態。當正常運行時,甲烷在產氣中約占60%~80%,這一比例與廢水成分有關。當運行中產氣甲烷比例明顯下降,可能是甲烷菌活力下降造成。當反應器內產酸菌優勢生長,VFA積累導致pH值降低以及影響甲烷菌生長的其它環境因素都會導致產氣中甲烷比例下降。
4) 污泥的洗出
另外一個監測的指標是運行過程中污泥的洗出。在反應器的啟動階段相當多的污泥從反應器中洗出,這是正常的。在啟動后的運行中,也會有一定量的污泥從反應器中洗出。但是污泥在運行階段被洗出的量應當有其限度,這一限度即洗出的污泥量不應大于同期產生的污泥量,否則反應器內污泥量大量流失,反應器將不能維持較高的負荷。因此在運行中應通過測出水懸浮物的量來估計污泥洗出量。污泥的洗出原因與限制污泥大量流失的辦法可參見表5。
5) 反應器運行的其它監測指標
在相對穩定的操作條件下(溫度、進液pH值、進液的COD濃度與組成,進液流率等相對穩定),通過以上參數的監測即可確認反應器是否穩定運行。在實際操作中,為了了解反應器調運行效率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則往往可能測試更多的參數。這些參數的測定有些是必須經常進行的,有些根據需要偶爾進行,F分述如下。
①對于進液和出液要測定以下參數:
a. COD濃度;BOD濃度或可生物降解的COD濃度;
b. VFA濃度與組成;
c. 溫度;
d. pH值和碳酸氫鹽堿度;
e. 流量;
f. TSS和VSS濃度,懸浮物的沉降性能;
g. 廢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h. SO42-、SO32-、S2-的濃度;
i. 有毒物質和抑制物質的存在。
由進液和出液的測定,可以做以下計算:
a. BOD與COD的濃度比;
b. 反應器的COD或BOD負荷;
c. 各種參數的波動;
d. COD和BOD的去除率;
e. TSS的去除率;
f. SO42-和SO32的去除率;
g. 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的轉化率。
②關于產氣量和組成可以測定以下參數:
a. 產氣量(m3/h);
b. 產氣組成,包括CH4含量、CO2含量、H2S含量、H2含量、N2含量等。
以上測量可以計算出COD轉化為CH4的轉化率。
③為了監測反應器內污泥床的變化,可測定以下參數:
a. 污泥濃度沿反應器高度的分布曲線;
b. 隨上流速度的變化污泥床的膨脹率;
c. 污泥的產甲烷活性;
d. 污泥顆粒的形狀、大小、強度、沉降性能等;
e. 污泥的灰分與VSS百分比,如有必要測定污泥中以S2-、CaHPO4、MgNH4PO4等形式存在的沉淀物;
f. 污泥中N、P和S含量。
由污泥測量中可以計算出:
a. 反應器中的污泥總量;
b. 反應器具有的大負荷潛力,安全的運行負荷應保證始終低于其最大負荷潛力;
c. 反應器剩余污泥產量。